不務正業的設計師—斜槓企業家
不務正業的設計師—斜槓企業家
貞和村作為一個雲林的食品品牌,即使兩年過去了,仍然是最傑出的作品。為什麼會稱為作品?貞和村的構想,出自於2022年喜喜設計師所就讀的國立雲林科技大學的一份期末作品。
訪談過程中,喜喜透露出從小對於繪畫的喜愛,儘管家庭並無藝術、設計相關背景及教育訓練,求學期間依然榮獲許多美術相關獎項。靠著對繪畫的熱愛,2013年畢業於大葉大學藝術學院 造形藝術學系。2019年成立設計工作室,致力於品牌形象設計、各式平面設計、包裝設計...等,全方位的視覺整合設計服務,從前端設計溝通諮詢、設計執行,到後端材質搭配、印刷加工,擅長運用不同的設計風格,將客戶的品牌從「無形的核心價值」化為「有形的視覺設計」。2020年底返鄉至出生地雲林,重新審思個人秉持設計的核心價值為何?並在2021年於國立雲林科技大學 數位媒體設計學系,研讀地方創生智能設計碩士學位。
談及第一份到最後一份工作的歷程,前後經歷印刷業、旅遊業,看似不同的工作領域的經驗,如何將這些經驗運用於今日貞和村的品牌?這是一個非常有意思的歷程。第一份工作即從事彩盒設計與印刷,貞和村的整體形象及包裝設計,是在第一份工作的實戰經驗中,累積沉澱下的成果。喜喜笑著說:「設計是一份很有趣的工作,它也是一個整合的角色,可以串連起各行各業。任何產業都需要設計的角色。」設計的相關領域,在喜喜的口中,似乎分的很細,談話過程中,講到許多不同的設計面向,品牌設計、平面設計、包裝設計、工業設計等…。
不安於舒適圈的喜喜眼神閃耀地說:「在一個工作職位待約一兩年之後,這工作所需要了解的,以及產業相關的事情,我差不多就學會了,就會想要去學習新的事物。」經過了兩年之後,喜喜轉換另一個行業,繼續累積經驗。第二份工作在旅遊業擔任設計及業務職位,進行品牌與商品規劃、美術設計。為了增加自己的業務及商品規劃能力,喜喜不僅學習了如何與客戶溝通,更深入了解了市場需求和消費者心理。從工作的態度上可以看到喜喜對於自我成長與經驗累積,相當積極有行動力。
這樣的多元經歷,為喜喜日後創立貞和村品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。她笑著說:「每一份工作經驗都是寶貴的,讓我不只是一個單純的設計師,而是能夠從多個角度思考問題的人。」在返鄉創業的過程中,不忘初心的於進修國立雲林科技大學,與更多各個領域的優秀師生鏈結、互相交流與學習。貞和村不只是在雲科大課堂上的一份作品,更是喜喜人生中的作品。喜喜將自己的設計專長與家族的鰻魚養殖產業巧妙結合。「貞和村不只是一個品牌,它是我對家鄉的情感寄託,也是我想要為這片土地做些什麼的心意。」喜喜深情地說。
創立貞和村品牌的過程中,喜喜在產品開發、通路、行銷推廣遇到了不少挑戰。「要先賣品牌在賣產品?還是要先賣產品在賣品牌?這兩者有非常大的差別。經歷了這麼多,我認為要先做好產品。」她分享了自己的經營理念:「只有好的產品,才能支撐起一個好的品牌。」這種務實的態度,體現了喜喜作為一個設計師的專業素養,也展現了她作為一個企業家的遠見。
當被問及未來的規劃時,喜喜露出了神秘的微笑。「誰知道呢?也許三年後我又會有新的身份。我只知道,我會繼續體驗生活,享受每一個當下。我可是不務正業的設計師呢~」如此開放和積極的態度,或許是喜喜能夠在不同領域有所成就的關鍵。喜喜的經驗分享,不僅是一個關於個人成長的故事,更是一個關於如何將專業知識與在地資源結合,創造出獨特價值的啟示。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,喜喜的經歷告訴我們,保持好奇心、勇於嘗試、不斷學習,才是真正的成功之道。